《黑龍江日報》消息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、民族脊梁,黨員隊伍必須過硬。”
在高質量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龍煤征程中,龍煤集團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旗下的錚錚誓言,詮釋著“艱險向前、奉獻光熱、忠誠實干、創新開拓”的龍江礦工精神,讓黨徽在煤海深處熠熠生輝,讓鮮紅黨旗在礦區高高飄揚。
艱險向前 他們是攻堅克難的帶頭人
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,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。
當困境如大山壓頂,我們心中的英雄、先鋒——共產黨員,他們以信仰為盾、以擔當為刃,在荊棘中踏出坦途。
2024年8月的一天,龍煤七臺河礦業公司建設煤礦六采區7362掘進隊施工時,突遭斷層,頂板破碎嚴重,不得不停止施工。
關鍵時刻,六采區區長、共產黨員周磊帶領技術人員深入現場實地勘察,果斷提出采用架設鋼梁棚子過斷層方案。
為確保過斷層安全,周磊吃住在井區,每天緊盯施工現場,通過大家共同努力,成功攻克這一技術難題,保證了工程安全順利推進。
千尺井下,地層深處,黨徽就是穿透巖層的信仰之光。龍煤雙鴨山礦業公司東榮一礦掘進二區區長、共產黨員劉東,不僅是生產線上的“攻堅能手”,更是工友心中的“安全衛士”。
“安全是煤礦生產天大的事,必須讓每名職工從‘要我安全’轉向‘我要安全’。”劉東將這一安全理念融入管理實踐中,并通過案例分析、崗位“自述”的方式,讓每一名職工都參與進來、思考進去、行動起來。
他憑借豐富的井下經驗,及時消除安全隱患,避免事故發生。在他的帶領下,掘進區成為東榮一礦安全管理的標桿區隊,職工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。
在雞西煤田地質鉆探一線有這樣一名共產黨員,他深耕細研鉆探技術12年,逐漸成為鉆探生產的行家里手,他就是龍煤地質勘探公司雞西地質隊J01鉆機機長劉寶學。
雞西榮華勘探區的施工地層為三紀層,巖層膠結疏松、巖層破碎,極易發生縮徑事故。面對這一難題,劉寶學決心迎難而上,攻克這一施工瓶頸。
經過地層巖性分析,反復研究改進鉆探施工工藝,最終決定采用95毫米繩索取芯鉆具施工,隨后擴至152毫米孔徑,精準下入127毫米止水技術套管與95毫米扶正生產套管,并配套除砂器凈化泥漿。這一方法有效解決了三紀層縮徑難題,使鉆探效率大幅提升,節約了勘探成本。
當各種難題擺在面前時,正是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,讓共產黨員帶領廣大職工一次次啃下“硬骨頭”,打出“漂亮仗”,為企業安全高效生產打牢了堅實基礎。
奉獻光熱 他們是群眾身邊的暖心人
攻堅時他們敢啃硬骨頭,俯身時他們善解心頭結。職工的急難愁盼,就是他們不斷努力的方向。
“我們要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!”龍煤礦山建設公司建井工程處城山項目部27隊隊長、共產黨員孫起利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井下生產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現場作業時,他盯著細節手把手教工友,從操作規范到風險預判,一句句拆解、一遍遍演示,直到工友聽懂了、記牢了,再到熟練上手了,才放心離開。
在城山煤礦二水平,孫起利瞧著工友們濕透的工裝,悄悄自掏腰包買了水桶和礦泉水。當礦泉水遞到工友們手中時,工友們都稱贊他“嚴得有章法,暖得接地氣”,滿是真心的好評在班組里傳開。
鶴崗誠基供電公司變電車間興安變電所副所長、共產黨員孫永把變電所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,將守護礦山能源安全視為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。
他常年早出晚歸,清晨四五點鐘出發、深夜十點歸家是常態,周末和節假日也常常在崗值班。尤其在關鍵的春季檢修期間,他更是夜以繼日地編寫操作票、組織演練,只為保障春檢任務圓滿完成。
2025年1月至5月,孫永帶領團隊高效接收調度令205次,完成倒閘操作2996次,受理工作票152份,安全供電1.7億千瓦時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在平凡的變電運行崗位上,書寫著不平凡的責任與擔當,默默守護著礦區的萬家燈火。
忠誠實干 他們是使命擔當的代言人
無論是攻堅克難時的挺身而出,還是心系工友的溫暖關懷,歸根結底,是駐扎在每一名黨員心中的那份堅守。他們以忠誠為墨,以實干為筆,書寫下鄭重的承諾,讓每一份行動都成為擔當的詮釋。
龍煤雞西礦業公司新發煤礦開拓區52隊班組長、共產黨員趙民生,在筑牢安全生產紅線的同時,區隊下達的作業計劃月月都能足額完成。
刮板輸送機的傳統擋煤板始終是趙民生的一塊“心病”,成本高,擋煤效果還不佳。趙民生利用廢舊皮帶改造新型擋煤板,擋煤效果顯著提高,每個工作面能省下3萬多元錢,工友們都說:“老趙這腦子,凈想實在招!”
如果說井下作業是煤炭開采的“臺前”,那一塊煤炭完整的運輸鏈條必定也離不開“幕后”的無聲奉獻。
“胸懷龍煤興衰,心系礦工利益”的龍煤煤炭營銷分公司素有“營銷鐵軍”之稱。營銷部部長、共產黨員郝景泉,是這支隊伍里最亮眼的排頭兵,也是大伙兒眼里最具有“鐵軍”精神的代表。
面對煉焦煤市場的嚴峻挑戰,他冷靜分析形勢,創新營銷策略,逐漸打開了市場空間……
在無數個忙碌到深夜的日子,同事們都勸他多注意休息,他總是面帶微笑,語氣堅定地說:“咱是共產黨員,必須多擔著點兒。”那笑容里,是對工作的熱愛與對責任的擔當。
一直將“安全為天、預防為主”作為座右銘的新疆龍煤能源公司銀鑫礦業公司副礦長、共產黨員王明,將“對黨忠誠,為企盡責”作為人生信仰的龍煤物流公司業務審核管理部部長楊薇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”的龍煤礦業工程設計研究院七臺河分院土建室主任楊光,恪守“奉獻不言苦,追求無止境”人生格言的龍煤瓦斯地質研究院瓦斯防治研究室科員張倍瑞……
當這些名字與信仰相遇,忠誠便成了掌心的溫度,實干化作腳下的力量。這份傾情奉獻的執著,共同匯聚起推動新時代現代化新龍煤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。
創新開拓 他們是科技發展的領路人
他們的擔當,不止于腳踏實地的堅守,更在于敢破敢立的闖勁。實干的根基扎得越深,創新的枝芽便越蓬勃。
截齒是采煤機滾筒上重要配件,一個采煤工作面一天損耗30~40個截齒。為解決這個問題,龍煤雞西礦業公司平崗煤礦綜合修造廠廠長、共產黨員黃金堂用心做起了“大文章”。
傳統截齒與齒套為分體設計,連接處纖細易斷裂,采煤機工作時的離心力還常導致截齒脫落。憑借多年井下機修經驗,黃金堂大膽革新——將截齒與齒座合為一體。這一改,連接處直接加粗,徹底解決了咬合松動問題,強度更是提升10倍,新增的棱紋還讓截齒旋轉性能更優。
黃金堂算過一筆賬:傳統截齒一個月材料費達40萬元,而改良后的截齒,單月材料費僅6萬元,僅此一項每月就能節省34萬元。
隨著時代發展,技術創新助力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的作用已越來越明顯。
“作為一名科研人員,設計要科學合理,符合礦山實際需求,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千尺井巷,去了解煤礦所需所盼,再將科研成果進行落地轉化,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創新的價值。”龍煤雙鴨山礦業公司雙煤機電公司科研所所長、共產黨員李士魁說。
面對企業急需突破的極薄煤層液壓支架這一課題,他主動請纓,經過多次方案研討及試驗論證,ZDD3600極薄煤層支撐分體式液壓支架井下工業性試驗最終取得成功。
在他的帶領下,科研所技術人員緊跟帶式輸送機技術前沿,經過不懈努力,有29種型號帶式輸送機產品獲安標證。李士魁所在的創新工作室被黑龍江省總工會命名為“李士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,截至目前,共申請專利24項,包括發明專利5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8項和外觀設計專利1項,創造產值超8000萬元。
如今的龍煤集團,在共產黨員創新工作室的引領下科創成果屢獲突破,智慧礦山建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。
從險峰前的沖鋒陷陣,到巷陌間的暖意流淌;從崗位上的篤行不怠,到創新里的敢為人先——這些閃耀在不同坐標上的共產黨員,以初心為舵,以擔當為槳,終成挺立前行的風帆。他們用每一次攻堅、每一分奉獻、每一滴汗水、每一個創新,把“先鋒”二字篆刻在百年龍煤的歲月年輪中,傳遞出高質量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龍煤的雄渾力量。
新的征程已然啟航,奮斗的號角已經吹響。龍煤百年忠誠的風帆將在龍江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奮力前行,為龍江高質量發展、可持續振興貢獻更大力量。